孺子亭
发布时间:2014-04-15 来源: 点击数:208次



  孺子亭又称徐孺子亭是南昌人们为祀奉节操高尚的布衣之士徐孺子而建。坐落在徐孺子生前经常读书垂钓的西湖之畔,掩映在垂柳成行,溶溶如烟的湖边。孺子亭最早建于三国孙吴永安年间(公元258—264年),由豫章太守夏候嵩筑于徐孺子墓侧,后迁建东湖南洲上。初名“思贤亭”,先后易名为高士亭、聘君亭、孺子亭等。南唐时曾筑“高士台”(又名孺子台)。明初,在西湖南岸,立有高士祠。至丁历年间,南昌知府卢廷选在湖亭四周垒石为基,环植垂柳。古豫章十景之一的“徐亭烟柳”之景便缘于此。历代诗人墨客来此游历凭吊、题咏颇多。宋代朱熹诗云“孺子高风何处寻,东湖台观水云深,生刍一束人如玉,此日清凉万古心。”
  岁月流逝,星移物换,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因清同治年所修之亭久废,于是再度重修,并立有石碑。但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肆意破坏,石碑被推入湖中。只残存几根亭柱,景况十分萧条。南昌解放后,孺子亭又修葺一新。经历“文革”破坏后,1982年再次对西湖进行了改造,重建“徐孺子亭”,扩大园林面积,为“孺子亭公园”,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柳色如烟,再现了“豫章十景”中“徐亭柳烟”的盛景。

 

Copyright 2020 南昌市档案馆 地址:雄州路169市委大楼西侧 电话:(0791)83886222
邮政编码:330038 邮箱: ICP备案号:2023005859 [清空缓存]

网站备案编号:36011001105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