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传入南昌,是在1929年。初时,南昌还没有正式的电影院。南昌教会中的外籍传教士从国外带来一具小型电影放映机和几部宗教性的影片,常在青年会、新民堂、圣公会等处作不定时的放映,主旨是作宗教的宣传。
1930年才有商人周振东、施公畴等人集股在百花洲筹建“乐群电影院”。为信守上海影片商的签约,特在该院建造期间,先觅定钟鼓楼的一块空地,搭盖临时性电影院,首次放映影片《石破天惊》。接着又放映了《孤儿救祖记》、《开天辟地》、《桃花湖》等我国早期的无声影片。当时观众很感稀奇和新鲜,称电影为“影子戏”。
“乐群电影院”在1930年冬工竣落成。这是南昌第一家正式电影院(今“百花洲电影院”)。第一次放映的影片是“明星影片公司”的《空谷兰》。该电影院先后放映了《孟丽君》、《花溅泪》、《桃花扇》、《血滴子》、《故都新怨》等影片。放映《火烧红莲寺》(共八集)时,连续上映,卖座最佳。
1933年春,该电影院被征用,改为“行营”礼堂,作会议之用。影院被迫迁至青年会西侧建院,更名为“明星电影院”。
1933年秋,“明星电影院”建成。开幕那天放映影片《银汉双星》。该院前期主要放映默片,直到1935年才第一次放映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有声歌舞片《璇宫艳史》。我国第一部音乐片《歌女红牡丹》在南昌也是明星电影院首次放映的,当时轰动了全市。该影院还放映了我国早期优秀故事影片,如《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春蚕》、《路柳墙花》、《丽人行》、《桃李劫》、《假凤虚凰》、《裙带风》、《万家灯火》、《塞上风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啼笑姻缘》、(共六集)。当时电影皇后胡蝶主演,分饰剧中两个女主角的《姊妹花》,在该院连续还放映四十多天,仍是场场爆满。该院大多放映社会伦理影片,观众中大多是中、老年市民和妇女,还有少数青年学生。抗战胜利后,该院还放映过《出水芙蓉》、《战地钟声》、《翠堤春晓》等外国影片。
当时,在省政府任职的熊柏畦邀集商人万东城、邓铁安、熊云藻、李依可等中山路万子祠段合资筹组的“光明电影院”,也于1934年元旦开幕。首次放映的影片是《故都春梦》。该院放映当时比较进步的影片,生意鼎盛,观众也大多是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公务人员。我国30——40年代拍摄的声誉较高的影片,如《渔光曲》、《大路歌》、《夜半歌声》、《风云儿女》、《迷途的羔羊》、《希望在人间》、《天伦》、《小玩意》、《新女性》等故事影片,大多在该院先后放映,有时也放映些外国新片。
“明星电影院”后扩大股东,邀集商人周柏琴、王德舆等参加,筹资在中山路西段建造“新明星电影院”。该院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设备完善,沙发活动座椅,使南昌电影院的档次有了提高。该院1936年5月5日开幕,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女演员徐来莅昌参加开幕典礼剪彩,同时放映她主演的有声影片《残春》。该院以上映有声片为主,如《原野》、《日出》、《雷雨》、《夜店》、《清宫秘史》、《家》、《自由之花》、《落霞孤鹜》、《乌鸦与麻雀》、《金粉世家》、《王先生与小陈》、《翡翠马》、《天字第一号》等影片。
早期在“江西大旅社”(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东侧,有家规模较小的“新光电影院”,由商团救火会开设的,大多放映武侠片和二、三轮过期影片。该院放映设施也落后,银幕悬挂在座位中间,观众可从正反面观看影片,这是该院的一大“特色”。
南昌沦陷,日军在民德路原“沪光”绸布店的原址上,改建电影院,亦名“明星电影院”,专供日军官兵娱乐,有时也卖票营业。
1937年,“新明星电影院”被日机炸毁。南昌沦陷后,股东星散,该院未能重建而告结束。抗战胜利后,“光明电影院”在原址经修理后复业。“明星电影院” 亦在百花洲原址重开。又有商人黄叔之等人合伙在原日军开设的“明星电影院”,改设“大世界电影院”;1946年又由商人周振东、李介青等合资在“中山纪念堂”开设“社会服务处电影院”。这时期南昌市的电影事业又有了发展。
1949年,南昌解放之初,原“光明”、“明星”、“大世界”、“社服处电影院”照常营业。1950年“大世界”和“社服处电影院”停办。1951年省委宣传部接管了“明星”和“光明”两家电影院,将“光明”改为“爱国电影院”,并在象山南路觅地新建院址。另恢复原“乐群电影院”,更名“文教电影院”,后又改名“百花洲电影院”至今。1951年冬,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等14个单位集资,在中山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对面筹建“人民电影院”。1956年6月1日又将“明星电影院”改名“儿童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