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昌市档案馆特藏库里的展板中看见了一帧照片,是一位年轻的女学生,走近照片,刘和珍烈士几个字映入眼帘,照片的旁边还有刘和珍烈士的同学书写的刘和珍烈士小传一篇。小传全文如下(附照片一张):
南昌市人民政府:
接到贵府一九五四年八月廿四日来函,知贵府搜集革命先烈史料,嘱予书面提供,自应遵办。兹寄上刘和珍烈士小传一篇,附刘烈士小影一帧,请查收,仅供参考。此致 敬礼!
季贵生
一九五四年九月四日
不朽的女战友
刘和珍女士,出生于南昌,原籍安徽,家境清寒,有寡母及弟一。于一九二0年考入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比我低一年级,我们是在阅览室中认识的。她的头发剪得短短的,一张愉快微笑的脸,常对着一本新出版的刊物,津津有味的阅读。那时方志敏、袁玉冰创办了新文化书社,在南昌提倡新文化运动,因此使我们女生也有吸收一点新文化的机会。她曾和我合编校刊,担任民众夜校的课,并且耐性的带动全校同学积极的参加当时的爱国运动;因此同学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她做火车头。
一九二三年春,我在北京女师大接到她的信,她痛恨江西军阀危害人权,嘱我在京进行营救,因为组织“民权运动大同盟”遭捕下狱的袁玉冰。我受了她的嘱托,去求学友赵君丈夫的帮助,不久袁玉冰就脱险了。袁玉冰出狱后,在北大旁听;他持了名片来女师大访我,向我表示谢意,我说:“这个,你应该去谢谢刘和珍。”
一九二五年秋,她在我的通信的鼓励下,得到朋友方致之经济上的帮助,来到北京考进了女师大的外文系,我们又得欣慰的相见了。每逢星期日,她总是那样专程的跑到图书馆或在洗衣间把我找到,邀我同几个朋友们去北京大学听李大钊先生或是鲁迅先生的演讲,有时同到郊外去作旅行。她的身体是很健康的,精神是很愉悦的,她爱好集体生活,平日很和蔼地对待一切的人。尤其团体的事特别负责。她做功课也是非常有条理的,每日在熄灯前要写好她的日记。遇着同学生病,她是非常细致的去照顾,因此人人都很敬爱她。刘和珍到校还不满一年,就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这时候,我们有一个相同的志愿,想在大学里求点真才实学,日后好为社会服务。对于不称职的教员,是嫉恶如仇的。我校偏偏来了一个油腔滑调的美国留学生雷某,上课时东扯西拉的讲空话,引起全班不满,屡请撤换,不理,不得已,交学生会向校长交涉,杨阴榆校长在盛怒之下,污蔑学生会职员为捣乱分子,悬牌开除刘和珍、许广平、刘亚雄等六人,限即日离校。
这一压制,并没有扑灭风潮,反而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公愤,向教育部请愿。部长章士钊听杨校长的话,竟下令解散女师大,用军警、武力强拖学生出校。
刘和珍也同样的被军警用汽车押送法院,法院不收,被送到旧刑部街的一幢破屋中潮湿的地上。她从紊乱中站立起来,从容地说:“同学们,受挫折不要灰心,重新团结起来,我们要有信心,真理是会战胜强权的。”在她的温和镇定的领导下奋斗的同学们,不怕威胁,不为利诱。虽教育部用尽各种手段分化我们,我们毫不动心。我们在饥饿中奔走,求得社会上激于义愤者的援助。(主持正义的鲁迅先生、许寿裳先生等愤而弃去教部官职。)还有很多有名望的教授们,允为我们义务授课,租屋偏安在宗帽胡同上课达半年之久。警察常来取缔我校,但我们仍续补不缀。待到恢复女师大之后,鲁迅先生在这次百折不回,始终共患难的师生照片上,题了“偕行”二字以留纪念。很温和地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在复校的庆祝会上,忙的笑容满面。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的清晨,刘和珍欣然的吹着哨子,迅速地领了队伍去参加北京市民的请愿,(为日本炮轰大沽口案,请当时的执政段祺瑞向日本提出抗议事。)卫队竟用大刀步枪虐杀请愿市民,伤三百多人,死四十七人,温和地微笑着的刘和珍竟在被杀者之列,被拖入执政府内,企图灭迹。
次日,漫天大雪,在白色恐怖中,经易培基校长的交涉,始得领出尸体,鲜血淋漓,浸透了我们每个活人的心,我们抚尸痛哭,誓为死难者复仇。
她的惨死,激起了千万人的悲愤。悲愤化成力量,使我们更坚决的投向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参加摧毁反动统治的大革命运动,奋勇地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
刘和珍的精神不死,鲁迅先生曾如文纪念她(见华盖集续篇)。后来全班同学把她的遗柩葬在北京圆明园三一八烈士墓,每年这一天有无数青年前往扫墓致敬。
今日的幸福,是先烈们的鲜血和勇士们的热汗换来的,聊写数语来纪念这位英勇的青年女战友。新中国的青年们,回顾往昔,为了将来,应该怎样来完成当前的革命任务?
附刘和珍简介:刘和珍(1904—1926)女,南昌市人。1918年秋,刘和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她广泛阅读《新青年》、《新潮》等大量进步书刊,秘密同江西省学生会取得联系,在女师组织学生自治会,向同学们宣传反对封建旧礼教的新思想。率先将自己的长辨剪成短发,一时轰动南昌,开创了江西女子剪发的新风,推动了社会改革。1919年,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以刘和珍为首的女师学生自治会,联合南昌各校致电北京学生界,表示“誓为诸君后盾”。 刘和珍还带领同学沿街搜缴、焚烧日货,就地演讲,声授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1921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女师发起组织了觉社(取以先觉觉后觉之意),刘和珍任总务股干事。觉社是五四运动后在江西最早成立的女子进步团体,刘和珍亲自编辑《时代之花》和《江西女子师范周刊》,宣传进步思想,受到各校青年学生的欢迎。1923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在南昌成立,刘和珍是早期的团员之一,1923年秋,刘和珍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不久被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当时北京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3月,日本藉口维护《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扬言要用武力进攻中国,刘和珍对此发动女师大学生举行抗议集会。3月18日,北京学生数千人集会游行示威,刘和珍带病参加,担任女师大指挥,当请愿队伍来到执政府门前时,遭到早已准备在执政府门前卫队的乱枪镇压。刘和珍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