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档案知识 >档案文摘
南昌这些路名、地名由来,看看你知道哪些?
发布时间:2022-01-19 来源: :0次

南昌些路名、地名由来,看看你知道哪些?

南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文化古城。据《汉书》记载,前202年(汉高祖5年),汉将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了南昌的建城历史,并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之后城名数易,汉称豫章,隋唐称洪州,宋元称隆兴,明更为南昌。

【中山路】1912年10月间,孙中山在南昌有过4天短暂的停留。1912年,已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从南到北,又从北向南巡行中国。于10月24日清晨8时抵达九江,午后2时乘轮赴南昌,并于次日进到南昌。在南昌,孙中山受到当时江西都督李烈钧和全城市民的热烈欢迎。在南昌期间,孙中山多次与群众团体会谈、演讲,还抽空浏览了滕王阁。在李烈钧的陪同下,进行了一场阅兵式。这是南昌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阅兵式。为了纪念孙中山的南昌之行,1928年,南昌将孙中山下榻的百花洲旁边的东大街,改名为中山大道。此路名一直延用至今。

 

【灌婴路】因为灌婴建南昌城而名。灌婴,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的著名大将,《史记》、《汉书》皆有列传,官至丞相,封颍阴侯。

 

【孺子路】徐稺(公元97—168年),即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徐孺子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 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

 

【渊明路】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子安路】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去看望远在交趾(今越南北部)任职的父亲,路过南昌写下流传千年的《滕王阁序》

 

【永叔路】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子固路】曾巩(1019—1083)字子固,抚州南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安石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据《南昌市志》记,1934年6月14日《民国日报》载:“市政府委员会奉蒋介石手令,修建八大乡贤路(王阳明、文天祥、王安石、黄梨洲、陆象山、欧阳修、谢叠山、王船山)”,这条安石路改建为现在的八一大道。如今的安石路,位于大市场附近。

【象山路】陆九渊 (1139~1192) ,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叠山路】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人。自幼颖悟,“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又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咸淳三年(1267)赦还。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宋亡,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福建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今北京),在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坚贞不屈,绝食而死。谥文节。《宋史列传》对谢枋得是这样描绘:“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天祥大道】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祥兴元年(1278)夏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阳明路】为纪念王阳明而命名。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本名守仁,字伯安,曾筑室阳明洞中攻读、讲学,故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实际政治家。其后任职江西,因镇压赣南农民起义及平定宁王之乱有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创立了阳明学派,在中国儒学史上影响甚大。

 

【长庚街】宋应星(1587年-1661年),字长庚,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朝科学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

 

【船山路】王夫之,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是明末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

 

【榕门路】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原名弘谋,晚年因避乾隆(弘历)讳,改为宏谋。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得乾隆帝信任。革新云南铜政,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理天津、河南、江西、南河等处水利,疏河筑堤,修圩建闸。先后两次 请禁洞庭湖滨私筑堤垸,与水争地。治学以薛瑄、高攀龙为宗,为政计远大。乾隆三十六年卒,谥文恭。辑有《五种遗规》,是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

 

【天佑路】詹天佑(1861年—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原籍婺源(今属江西),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民德路】民德路的雏形是1928年扩宽修建江西省第一条水泥马路,最初的名字叫培德路,培德路就是由当时的国民党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的名字命名的。上世纪30年代熊式辉上台后,培德路遂改名为民德路。

【个山路】个山路位于青云谱区,东西走向,横穿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因八大山人朱耷号个山而得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 [1]  。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丁公路】清光绪年间形成街巷,因庙得名。据清光绪33年《南昌县志》载,丁公即丁永祚,明朝盐粮参政,后升任江南巡抚,为官较清正,后人立丁公庙纪念。

小金台小金台其实是南昌老城区里的一条小巷,据《南昌地名志》(1992年版)记载,这条小巷长348米、宽10米,南起后墙路、北至建德观。相传早年有豪富用黄金制作小神台供奉家于中,小巷因此得名。

米市街古代南昌商业繁华的标志旧时的南昌广润门外是一片开阔之地,因为古代的交通运输主要以水运为主,所以这一片开阔地就必然成为繁华的商品集散枢纽,成为集仓储、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商业区。这种繁华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而米市街就是古代南昌商业繁华的标志。《南昌市地名志》(1992年版)记载,米市街东起直冲巷,西至九郎巷,南至浮桥头,北接关帝庙巷,呈“Т”字形。长140米,宽2.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米市街整条街都是粮店米铺,大宗批发和小量零售兼营。南昌俚语有一句:“千事万事,恰(吃)是大事”,外地来经商的富豪在这里大宗批发,城里来光顾的普通百姓在这里小量零售。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因此,这里曾是南昌最热闹的地方,人声鼎沸,络绎不绝。

翘步街因宋代桥步门而得名“翘步街”的街名从字面上人们很难理解它的意思,一般被解释为“翘着脚尖走路”。正因如此,南昌人都记住了它。黎传绪说,南昌方言俚语中与之相关的:“专走翘步街”,表达了专门和别人唱反调、意见相左的意思。

【沐英城街】清乾隆年间称磨鹰城直大街,道光年间改称沐英城直大街,1989年增加通名称沐英城街。相传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义子,文武兼备,战功卓越,官至将军,死后赠封黔宁王。

【将军渡】老海关大楼背后,清同治九年《南昌县志》记载,相传抚河一渡口因东晋平南将军温峤来南昌时官船在此停靠,故称将军渡,将军渡也由此得名。

 

【万寿宫巷】晋代年间为奉祀许逊(真君)而建铁柱宫,后改为万寿宫,市区万寿宫在文革完全被毁。

 

【皇殿侧巷】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公元959年)建南都于南昌,并营造宫殿,此巷因位于原长春殿一侧而得名。

【苏圃路】得名于宋朝名士苏云卿,他曾于此隐居务农。

【三眼井】据清乾隆二十二年《江城名迹记》载,东晋时,南昌为水乡泽国,城内江河纵横,洪水成灾,相传西山道士许真君为根除水患。亲自择地凿井擒龙斩妖,在南昌连凿6眼井,此处有一口三眼井。

【大士院】当时此处有一供奉观音大士的寺院,清康熙年间称大悲院。道光年间称大士院。

【羊子巷】羊子巷原来是回民集居地,设有羊交易市场。清乾隆五十九年的《南昌县志》称这条巷子为羊叉巷,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才开始叫羊子巷。

【百花洲】即南昌东湖畔之洲,是因为洲上遍长奇花异草而得名。

【南海行宫】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因有祀奉南海观世音的南海大士行宫而得名。

【射步亭巷】清雍正年间是巡抚部院武将习武射箭之地。当时名为“射圃”。圃中有一亭,称射圃亭。巷以亭名,到清末才改为射步亭。

【萝卜巷】原是买卖罗帛、手巾及丝织品的地方,为罗帛市。宣统二年成萝卜市。1986年改名萝卜巷

【胜利路】胜利路始建于1928年。初定名德胜路,因其终端为德胜门,故得名德胜路。抗战时期,1942年伪政权将德胜路改为兴亚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当局将此路改名为中正路。1949年5月南昌解放,改为胜利路。

【二七路】解放前是一条小街称前街,1950年拓宽称站前街,1966年为纪念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改称二七路。

【八一大道】如今八一大道的前身,是安石路,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北起永和门(今叠山路口),南至永叔路,为纪念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而命名。1950年起,省人民政府将安石路拓宽至40米,开辟一条纵贯市区南北的主干道。1956年又作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建,为纪念八一起义改称为八一大道。

【洗马池】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灌婴在南昌筑城,常于此处供马吃草饮水,洗马,因而得名。

 

【绳金塔】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此而得名。

 

【系马桩】古代全省参加乡试的考生骑马自进贤门来贡院应试,便都把马拴在这里。时间一长就称该处为系马桩。

【后墙路】清抚台衙门后墙紧靠的路。1905年南昌地图上称为藩后墙。1926年,巡抚部院改为省政府驻地,路亦改为省后墙路,1945年扩修后改称厚强路,1950年更名为后墙路。

Copyright 2020 南昌市档案馆 地址:雄州路169市委大楼西侧 电话:(0791)83886222
邮政编码:330038 邮箱: ICP备案号:2023005859 [清空缓存]

网站备案编号:36011001105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