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档案知识 >档案文摘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一) 刘和珍(1904-1926)
发布时间:2023-04-06 来源: :0次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一)

刘和珍(1904-1926)

 

刘和珍烈士,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的光荣牺牲者,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步学生的优秀代表,是站在反帝反封建最前列的英雄女战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

刘和珍生于190412月,江西南昌人。祖籍河南。其父六岁时,随其祖父母从河南逃荒到安徽,中途失散,流落在合肥,被一个名叫阮贞瑞的举人留下来做儿子,改名阮豫。阮贞瑞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又把阮豫当成义子,复改名刘鹤鸣。阮贞瑞出任江西袁州知府时,把刘鹤鸣当作亲信带到江西,管理内衙事务。刘鹤鸣来到江西以后,积蓄了一点钱在南昌市毛家园买了一幢房子,前后两进共十间。1890年,刘鹤鸣同何氏结婚,生了两男两女,刘和珍居长。1918年,刘和珍父亲病故,家里生活一天天困难起来,一弟一妹不幸天折。由于家境清贫,母亲何氏每天绩麻纺纱到深夜。刘和珍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母亲挑水、劈柴,或从事其他家务劳动,从小就养成了生活朴素,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刘和珍以优异成绩考人了免交学杂费和伙食费的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她性格爽朗乐于帮助同学,深受同学赞扬。熊元芬同学家在农村,每逢星期六见到别的同学高高兴兴回家就掉眼泪。刘和珍便把她带到家里,象亲妹一样款待,在校几年,一直是这样。杨銮同学整天埋头读书,不问国事。刘和珍便温和地对他说,读书要立志救民,为改造社会作准备、帮助杨銮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熊元芬同学爱看小说,不认真学习课,刘和珍劝导她要认真学好治国救民的本事,掌握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本领。刘和珍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严,不仅刻苦攻读各门功课,还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进步书报,如《新青年》、《新潮》、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海的《国民日报》副刊《觉悟》等等。

191954日,北京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南昌各校爱国学生纷纷响应。512百,南昌学生组成联合警告团,十七个中等以上学校三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南昌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扰,冲出校门,也走上街头。刘和珍手拿大卷传单,跑在队伍的最前列。当天午后,各校学生分别组织宣传队,沿街逐巷散发传单。刘和珍一面散发传单,一面街头讲演。她痛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和宰割;

指责袁世凯为下登上皇帝宝座,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她大声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要靠全体民众。她的讲演激发了广大听众的爱国热情,在场的兵士有的很有感触地说:不是先生的演说,我们还不知道小日本如此欺辱我国,我们一定要加紧操练,准备奋死报国。在南昌学生联合会的支持下,刘和珍积极参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活动、在她的带领下,女子师范的同学汇合在一起,沿街逐店搜缴日货,凡各种日货商标尽行撕毁。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锻炼成为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真正猛士。

 

()

刘和珍在女师带头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被誉为“江西妇女运动的火车头”。当时的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束缚学生的“校规”。每个学生发两块红白纸牌牌,在校时红牌挂在学监的房里,离开学校必须由家长持白能交给学监,然后学生领取红牌,随家长一同离开学校,否则不准出校门半步。学校还严榕规定;学生在校不准会客,不准与外界通讯联系,不淮参加校外活动。否则,轻则记过,重则开除学籍。学校当局企图用这种强制手段,把学生囚禁在牢笼里,使她们同外界隔绝,脱离社会革命运动。刘和珍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成立了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学生自治会成立后,发表了宣言,散发了告家长书,矛头指向“三从四德”,抨击学校和教育当局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学生。在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面前,在南昌各校进步师生的支持和声援下,迫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金振声取消了多种朿缚学生的禁规。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刘和珍这个带头人却受到了 “记大过”的处分。学校的布告是这样写的:“查戊班学生刘和珍,目无法纪,不遵守校规,聚众要挾学校,应开除学籍,姑念初犯,着记大过一次,以儆效尤”。布告贴出,全校哗然心软的女友悄悄地为她落泪,许多同学纷纷去安慰她。她说:“我们从此能和男生一样自由地进出校门,能参加校外许多活动,这就好了。学校不敢开除我,记个过算得了什么?”刘和珍勇于自我牺牲,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深受女子师范进步师生的敬佩。

1921年,刘和珍率领女师同学又一次向封建势力挑战。她带头剪发,剪得同耳根一样齐。她的母亲担忧地说:“这是冒险的事,学校怕容不了你,准备回家吧!”她向母亲表示:“事情总要有人带头,开除不开除现在不管,准备同校长斗到底!只要大家齐心,很可能开除不了。”在刘和珍的带动和影响下,很多同学也跟着剪成短发,两三天之内,剪短发者不下百人。其他女校的学生也纷纱响应。这件事,震惊全女师,轰动南昌城,开创了江西女子剪发的新风。推动了社会改革,但也遭到封建势力控制的一些舆论界的攻击和谩骂。江西《和平报》为此刊登一则讽刺,指责剪发的新闻,说:“女人剪发成什么体统,弄得这样不像男不象女的!”由此可见那时发动女子剪发,的确是一场严重斗争。刘和珍在积极反对封建礼教,爭取妇女民主的同时,大力组织男女青年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五四运动后,方志敏在

九江组织反对教会学校压制学生的民主自由,强迫学生做礼拜,读《圣经》的斗争。教会学校竟无视学生的要求,蛮横无理地开除方志敏。南昌学生联合会闻讯,立即号召全省学生起来同迫害学生的反动教会学校作斗争,并在各校代表倡议下,组织了江西各界反基督教大同盟。刘和珍作为学生联合会的女师代表,参如了反基督教大同盟。她积极扩大这个爱国组织的成员,大力开展反对教会推行效化教育的斗争。就在这个时候,南昌一所教会学校一豫章中学有些学生,“圣经”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当局宣布不准升级,引起学生强烈不满和反抗。“洋校长”大发雷霆,扬言要开除为首的代表。刘和珍率领女师同学,声援豫章中学学生的斗争, 义正辞严“洋校长”说“在中国的国土上,外国人无权开除中国学生!”,学生集体前往教育厅请愿,强烈要求废除不合理制度,教育厅长理屈词穷,不得不命令各教会学校,外国人只能当董事,推选中国教员当校长,取消圣经课和强迫做礼拜的规定,斗争取得了胜利。事后,反动教育当局授意学校,通知刘和珍的家长:“近查贵子弟刘和珍旷课甚多,望贵家长严加約束。学期考试成绩如不及格,即令休学一-年”。妄图用考试来限制她。学期考试时,刘和珍门门得了优秀。反动当局的阴谋又宣旦告破产。

(三)

1923年秋,刘和珍得到师友的援助,考人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进入女师大后,刘和珍一面勤奋学习功课,一面继缕从事革命活动。她经常抽空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社会学》,《女权运动史》,并在同学中广为传播。她很喜欢读魯迅的文章。鲁迅编辑的《莽原》半月刊发行后,她虽然经济比较困难,但节约其他开支,预订了全年的《莽原》,鲁迅翻译的《出了象牙之塔》出版时,她是第一个到《末名社》的购买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秀,性格刚毅,态度和蔼,热情洋溢,办事干练利索,又善于团结同学,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信赖。因此入学不到一年,就被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并成为当时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5年,她还被选为北师大,女师大江西同乡会职员,负责联络交际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的领导和全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大好形势推动下,192411月至1925年,北京暴发了女师大风潮,这一革命风潮是为反对校长杨萌榆的封建反动统洽而引起的。她在学生面前常常以“婆婆”自居,认为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对学生严加管教,在学校极力推行封建礼教,因此学生对她极端不满。直接引起女师大风潮的导火线,是杨萌榆包庇饭桶教授雷某。雷某教书很不称职,学生多次要求学校辞退这个“教授”,但杨萌榆置之不理。学生们不得已要求以学生自洽会的名义向校长交涉。杨荫榆不仅不接受学生会的合理要求,反而污蔑学生会职员刘和珍等人有意捣乱,叫器要严加处理。于是一场风潮在女师大爆发了。1925118日,以刘和珍为主席的学生自治会,召开全校学生紧急会议,讨论驱逐杨萌榆的问题,公议通过决议,从当天起不承认杨萌榆为女师大校长。学生们把这一运动称之为“驱杨”运动。由于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的阻挠破坏,结果风潮闹了数月,呈文递了无数,部里也派人来过几次,经过三个总长而校事毫无着落。这期间,杨萌榆施展种种卑劣伎俩,破坏女师大的学生运动。192557日,女师大召开“五七”国耻纪念会,杨萌榆窜到学校图谋主持大会。学生早己不承认她是校长,即派学生自治会职员刘和珍、许广平、郑德音、张平江、浦振声,姜伯缔等6人为代表,同杨荫榆交涉,请她退出会场。杨脑羞成怒,对学生施行报复。

在女师大风潮期间,杨荫榆把刘和珍看成眼中可,肉中刺,无天的暴烈分子”,刘和珍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但她革命意志坚定、不畏强暴,从不为势利所屈服。当杨萌榆密谋将她开除时,她也毫不畏俱,在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谈到:开除不足惜,有恨杨不去,校务不能改进。

19257月,北洋军悯政府教育部指使杨荫榆制定一个捣毁女师大,迫使学生离开学校的计划。为了保护学校,刘和珍和护校同学坚持夜间睡在校门口的石阶上。81日,在军阀政府的支持下,杨荫棆带领一队武装军警及其私党一百多人,占据女师大。并用断绝学生饮食、水源、关闭电源等恶毒办法,迫使学生离开学校。刘和珍率领全体同学,针锋相对,宣布绝食,坚持不出夜门。杨荫榆唆使军警殴打学生,刘和珍等20余人被侮辱和殴打,受重伤者5人,当天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各校,各界人士发出紧急呼吁;“同人等为教育界争人格,为学校争存亡,为女子争人权计,誓全体饿死于女师大,绝不出校门,数百学生危在旦夕,切望援救,有如饥渴。”86日,段祺瑞反动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次定女师大,由教育部接管。810日,教育部正式领布女师大停办令。817日教育部决定将女师大改组为国立北京女子大学,由章士钊兼任等备处处长。819日、20日及22日,章士钊命令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刘百昭,率领武装警察和女流跟4百人,三次打进女师大,强占校舍,逼迫所有学生离校。刘和珍带领全校同学同刘百昭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学生自治会发出通电,向各界庄严宣告:“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决誓死以殉校。”22日,男女流派第三次打进女师大时,刘和珍和同学聚集成团,誓死抵抗。许多学生的一头发被拉断,衣服被撕破,财务被抢走,呼号啼哭,惨状目不忍睹,女师大学生受伤多人,重份两人,失踪七人。但刘和珍始终坚贞不屈,她说:“同学们,受挫折不要灰次心,要重新团结起来,我们要有信心,真理是会战胜强权的。”

在中国共产觉北方区委的领导和鲁迅等进步教师的大力帮助下,女师大学生克眼重重困难,坚持进行复校斗争。他们在宗帽胡同租赁房子,积极等备开学。1925921日,女师大在新饺舍举行开学典礼,鲁迅也赶来参知,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说:“我相信被压迫的决不致灭亡,但看今天有许多同学教员来宾可知压力是压不倒人的。”许寿裳在会上说:“为校长而解散一校,为文明国所无,解散怕骂又另挂一块招牌骗人,简直是中国之耻辱。”192511月,在北方华就还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段祺瑞政府的要员乡逃离北京。章士钊于30日去职,到天津去了。当天下午5时,女师大学生六十余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地由宗帽胡同返回石附马大街原校舍,鲁迅冒着风雪,喜气洋洋,亲自护送女师大学生返校。

刘和珍在“驱杨”运动和复校斗争中,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干练坚决,百折不回;而对老师和学友都总面带笑容,态度亲热温和。她的这些优秀品德,深受女师大师生的赞扬。

(四)

1926312日,日军军舰两艘驶进大沽口,炮击冯玉祥的部队一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日本帝国主义反而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议,借口维护《辛丑条约》,于316日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停上津沾间的军事行动和撤除防务等等,限48小时内答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北京各界的无比愤慨,刘和珍强烈要求拿起枪来,反击帝国主义,她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陶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在党和李大钊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立即展开了。317日下午3时,北大、女师大等2百余所学校,团体的代表4百余人,在北京大学三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318日在天安门广场召开国民大会。

318日上午10时.北京总工会,总商会、学生总会等180余团体和各校学生5000余人,按原订计划在天安门广场召开国民大会,抗议八国最后通牒,要求驱逐八国公使出境。正午12时,两千名群众开始示威游行,经东长安街,东单、东四、向铁獅子胡同段祺瑞反动政府的国务院请愿。游行队伍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等口号。李大钊、陈乔年,赵世炎等党的负责同志参加了示威、游行。那天,刘和珍正患感冒,并且呕吐。为了动员和组织女师大学生参加天安门前的集会,游行和请愿她不顾自己的病痛,一大早就爬起来,急奔各寝室,通知各班同学作好淮备。对于那些不太愿意参加这次游行、请愿的同学,她耐心地作了说服工作。出发前,刘和珍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带病走上街头,并亲自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下午一时,请愿队伍来到执政府的东辕门,段祺瑞丧心病狂,命令卫队向手无寸无铁的请愿学生实行镇压。卫队有的开枪射击,有的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当场被打死和重伤事后致死的群众达四十七人。受伤者二百余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年仅二十一岁的刘和珍在这次惨案中不幸遇害:鲁迅以极大的悲愤,记述了刘和珍牺性的情景:“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市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立扑。

“三.一八”惨案反映了中国人民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坚强意志,表明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3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书,号召民众“应立即起來团结、武装和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势力,打倒段张吴,中国才有和平可言。否则苟安就是送死。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掀起抗议段祺瑞军阀政府倒行逆施的反革命罪行和哀悼“三.一八”死难烈士的高潮。就在中国共产光发出号召的当天,北京153个团体组织北京惨案后援委员会。21日,北京190余团体召开联店会议决定成立北京各界废约驱段大同盟。22日,北京150余团体集会,组成了318日惨案北京各界昭雪会。23日.北京学生总会发出紧急通告,决定北京各校自即日起一致罢课,下半旗,缠黑纱一星期,以志哀悼;同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北大三院召开“三.一八”死难烈士迫悼大会,哀悼刘和珍等牺牲的烈士,25日,女师大师华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两位烈士。上午十时追悼大会开始。首先由主祭许寿裳宣布开会,至哀词;次由刘和珍和杨德群之问乡,投告二人生平事略及18日遇难详情;继由全体同学公祭,当学生代表宣读祭文时,会场抽泣声四起,宣读者放声大哭,全体学生都哭起来。

 

 

弥天碧血溅京华

风雪正凄迷,

哀我和珍,

悼我德群,

千古浵归期。

.......

这是北京祭悼刘和珍等烈上的悲壮挽词。

在刘和珍的家乡,江西女青年社于326日在南昌女子师范学校举行追悼大会,有一篇祭文中说到:“君身黄泉,君名青史,谁杀害君,千夫所措。192641日,鲁迅用温怒而悲愤的笔调,写出了《记念刘和珍君》 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指出: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青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慨,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刘和珍是这种“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少数中的一个。她的壮烈牺牲充分显示了中国妇女先锋的“勇毅”。她的英勇事迹,永运激励后继者的革命斗志。

Copyright 2020 南昌市档案馆 地址:雄州路169市委大楼西侧 电话:(0791)83886222
邮政编码:330038 邮箱: ICP备案号:2023005859 [清空缓存]

网站备案编号:360110011055601